牵住产业牛鼻子谱写振忻大文章忻城

北京湿疹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蓝天白云,牧草青青。8月18日,记者走进忻城县“南方牛都”全产业链扶贫项目练江养殖基地,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排排干净整齐的牛舍内,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

育肥牛是忻城县脱贫致富的主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打造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样板县的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原则,发挥衔接资金效益,密切农企利益联结,扶持和带动群众发展壮大育肥牛产业,巩固脱贫户收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

因地制宜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忻城县地处石漠化大石山区,虽已脱贫摘帽,但恶劣的地理条件、薄弱的产业基础,是该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克服的难题。

“我们深入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一二三产互融互补。”忻城县委书记韦猛在接受采访时说,延长牛产业链,做强牛主导产业,增加牛产业附加值,是该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忻城县立足“5+2”特色产业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重点实施“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项目总投资14.28亿元,以思练镇为核心区域,构建育肥牛、种牛、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冷链、牛羊批发交易市场等“五基地一工厂一市场”全产业链格局,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

“‘南方牛都’项目以联农、益农、带农、惠农为出发点,整合现代种业、饲草饲料、疫病防控、生态养殖技术和产业经济全方位一体化发展模式,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加快忻城产业转型升级。”忻城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莫卫成介绍。

以产促收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是确保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的关键。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牛产业发展的红利,该县开辟“土地流转、牧草种植、千家万户养母牛、合作社集中育肥牛”等多个增收途径,让串在链上的致富路子更宽更广。

针对缺少本钱的合作社或农户,采取“企业担保+担保公司+银行+合作社或农户”的贷款养牛模式,由企业提供牛犊和技术、销售、培训等服务,每个合作社一年可饲养出栏~头肥牛,每头可保底分红超0元;每个农户一年可饲养5~20头母牛,单牛犊赚元以上。没有场地养牛的农户,可通过租赁土地种植牧草、参与牧草护理和收割或到基地、合作社帮忙养牛等获得收益,月均收入~0元。

据思练镇梅岭村百合屯村民莫仁章透露,去年,他与5名农户共同领养32头母牛,领养10个月后回购牛犊18头,剔除养殖成本后收益13万多元。

在“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的带动下,该县预计可实现肉牛年饲养量10万头以上,带动1万多户养殖母牛、7万多人入股种植牧草,参与农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平均年出栏头育肥牛的合作社年收入超过90万元,逐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致富”“一个合作社带富全村”的目标。

利益联结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近年来,忻城县以“党建引领、产业带动”为主线,积极探索建立村集体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各乡(镇)、行政村(社区)大力发展牛经济。同时,鼓励采取“保底利益+二次分红”的分配方式,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另外,该县依托国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倾斜、粤桂协作以及中央单位中国保利集团、自治区教育厅定点帮扶的有利条件,创新“组团式”帮扶机制,加大帮扶投入,打造“南方牛都”、三江口(忻城)茧丝绸、澳湖肉羊、陆基集装箱养鱼等全产业链项目,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1万元,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7%以上。

目前,“南方牛都”项目已投产运营,带动全县个村民合作社、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户、人受益。“汇源专业种养合作社现存栏50头牛,雇佣了3名固定工人,其中2户为当地的监测户、脱贫户。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元,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有利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忻城县遂意乡弄江村第一书记彭艺艺说,去年弄江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余元,今年有望达到15万元。

下一步,忻城县将全力打造“南方牛都”全产业链商圈,辐射粤、云、贵、川、渝、湘等周边省市,进一步提升特色县域城市知名度,努力答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忻城答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89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