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忻城讯分竹篾、编竹篮、捆成品……近日,在忻城县凡丰工艺品有限公司城南竹编扶贫车间,30多名工人正忙碌工作。“我们按件记工,熟练工每月能领到元左右。”该车间负责人赖总介绍,车间主要生产竹篮、木篮、柳篮等手工艺品,年销售额多万元,解决了当地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忻城县为不同的贫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扶贫车间,建立减贫带贫机制,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人,其中贫困户人,实现就业人员人均月增收元。目前,全县共建设“工厂式”扶贫车间58家,带动就业人数人,其中贫困户人。有“居家式”扶贫车间3家,带动多户群众,方便了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在家工作赚钱。据统计,从事“居家式”就业的贫困户有户,实现户均月增收元。两年来,依托传统特色种养资源优势,该县先后建设“种养式”扶贫车间32家,主要经营养牛、养蚕等项目。待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动贫困户多户发展产业,实现每户年增收元到3.2万元。(蓝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