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来宾电视台来宾电视台
忻城县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年全县投入力度、工作强度前所未有,全力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硬仗,11万贫困户摘掉了穷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忻城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石漠化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6.4%,全县17.37万人居住在石漠化地区且大多数生活贫困。红渡镇六纳村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以往,村民习惯了种植传统作物,既没有收成,也对发展缺乏规划。扶贫干部走访调研后,结合当地气候、地质条件,逐渐摸索出一套在石头山上分区域规划种植的办法。▼点击下方视频看内容▼
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通过合作养蚕销售,加上智慧云平台技术,我们共带动贫困户近户人,户均增收0元以上。
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上纳屯村民黄宁今年养蚕收入元,还有养牛、做零工,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努力,生活越来越红火。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年,忻城县继续推进“以产业促扶贫”的“造血式”扶贫工作,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结合“百香果、育肥牛、糯玉米、桑蚕、养羊”五大主体产业,将90%的扶贫整合资金用于发展五大产业,实现增产增收。两个月前,忻城县启动“南方牛都”项目建设。项目基地建成后,将实现年出栏00头育肥牛,带动忻城县户群众养殖母牛,全产业链提供了个就业岗位,户均年新增收益1.5万元。大塘镇九龙村村民覃国秀已经尝到了甜头,她家距离基地仅5分钟路程,在基地帮忙管理牛场每月有近0元收入。忻城县大塘镇九龙村村民覃国秀在九龙村养牛场上班一个月有0元,老公在家养蚕,小孩出去打工,现在生活好过多了。
忻城县县长李朝晖产业5+2,着重是五个产业,再加两个产业,把我们的主要产业,如桑蚕,百香果,糯玉米、养牛、养羊,我们整合资金在产业发展这块,已经覆盖96%以上,为我们脱贫攻坚提供了保障。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忻城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模式,投入9.7亿元实施1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解决户人。年底,遂意乡增仰村村民黄丽皎一家在安置点增仰小区分到了三房两厅,丈夫外出务工,她在公益岗位安排中得到一份保安工作,生活恬淡而幸福。忻城县遂意乡增仰村村民黄丽皎
现在来这里环境很好房子又宽,交通又方便,孩子学校就在后面,就业也很方便。
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外出务工,截至目前,忻城县已实现56个贫困村、户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21.52%降到0.57%。今年5月忻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忻城县在实现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还将稳步提高全县脱贫质量,确保脱贫不返贫。
忻城县县长李朝晖
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下一步,对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这部分,对他们的收入进行监控监测,确保他们收入达到脱贫的要求,不出现下降。此外对返贫,我们采取了产业扶持、产业奖补等,确保这部分群众不再出现返贫现象。
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强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科学设置进入校园路线和体温检测安排,做好错时上下学计划,避免学生在校门口聚集。
——广西防疫指挥部
重要提醒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