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广东—广西“十四五”时期粤桂协作框架协议》精神,积极响应新阶段粤桂东西部协作要求,广东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和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就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因利势导,联手打造了广西忻城甜糯玉米产业智慧农业样本!
绿杆挺拔,绿叶茂密,掩映着圆鼓鼓的玉米苞。在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尚宁村的粤桂协作农产品数字化溯源种植基地里,高出玉米杆的数字设备十分显眼: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为玉米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智慧气象监测站,为玉米预测天气的变化和灾害的风险;土壤墒情站,为玉米检测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摄像探头,为玉米拍摄生长的过程和状态……
忻城粤桂协作农产品数字化溯源种植基地
基地负责人、忻城县新粤桂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庆尊每天的任务就是通过手机终端查看玉米的生长情况,根据数据反馈对玉米地进行养护。张庆尊表示:“通过这些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我们可以借助手机实时监测玉米地的气象、土壤、水肥、病虫害情况。这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肥资源、减少农药使用,防治效果提高了,人工成本也降低了。”
为促进忻城农业产业标准化、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广东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和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以粤桂协作为契机,联合广东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碧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等单位就数字农业生产体系、品控溯源体系、深加工产品研发、地标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合作,启动“土司贡礼”优质农产品及加工品品牌创建行动。
忻城县粤桂协作特优区糯玉米示范种植基地
粤桂两地借鉴茂名市信宜市“信字号”农产品品牌创建等经验做法,把忻城甜糯玉米作为“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首个名录产品,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对该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检测、品牌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升级,打造了智慧农田基地、品控溯源体系。
作为糯玉米之乡,忻城县糯玉米种植面积达10万亩,该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过去因为保鲜困难,当地经济效益较好的鲜糯玉米棒主要销往周边的来宾、南宁、柳州等地,产品的市场和价格都受到限制,加上品牌建设欠缺,忻城甜糯玉米也存在被其它产地的甜糯玉米冒充的现象。因此,整个忻城甜糯玉米产业的转型升级存在不少挑战,其经济效益也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
居民抢购,备受好评
年来,粤桂协作持续推进两地在“产加销”方面的贯通融合,不断加强对忻城县的帮扶力度,助推甜糯玉米产品品质提升并实现标准化生产。目前,忻城县不仅在甜糯玉米种植生产端形成了技术标准并进行推广,在品牌端也启用了“一标一码一单”防伪溯源码包装,一标指区域公用品牌(土司贡礼)标,一码指网络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