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忻城县融媒体中心忻城发布
欧洞乡里苗村冲洛屯的潘罗兰虽然肢体残疾,但是他意志坚强,自己一个人养牛、种百香果、种沃柑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顺利实现脱贫。他不等不靠,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
记者见到潘罗兰的时候,他刚从地里割草回来,一手开着自己改装过的电动三轮车,将三轮车直接开到了牛棚里。停好车再将牧草卸下来,只手扛上肩,扛到牛棚前。
▲潘罗兰干起活来十分利索。
他将老房子改造成了牛棚,在这里养了七头牛,还有一些鸡鸭。牛棚外面还种满了柚子树。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都不敢相信这些是一个右手被截肢的人做的。
▲潘罗兰搭建的牛棚。
“他手不方便,平时吃饭也不方便。今天这些牧草他都割了老半天。”潘罗兰的母亲潘永春站在自家门口看着儿子在那里忙碌,心疼地说到。
潘罗兰今年51岁,30多年前的那场事故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噩梦。当时刚20岁的他到广东茂名的一个砖厂打工。刚到厂里没多久,在一次工作中被大型鼓风机把他的右手臂连同衣服搅进去,术后被截了大半个手臂。
事后,潘罗兰觉得自己在厂子里也干不了什么,于是他回到家创业。尽管也很努力,但终归是手不方便,年家庭总收入只有元,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潘罗兰最终决定发展养羊和养牛产业。
▲潘罗兰养的牛。
年村里帮扶干部为潘罗兰协调办理了贴息贷款,他享受到2万元的资金扶持,又向亲友筹借了部分资金,他买了50只羊、一头牛回来,当年就卖了20多只羊,收入2万元,加上获得元的养牛扶贫补贴,年底潘罗兰就脱贫了。
“除了帮他申请小额信贷,在产业扶贫方面我们也给予他产业奖补支持;另外因为他身体残疾,又要抚养老人,村里也为他办理了低保。”里苗村驻村工作队员樊增东介绍到。
潘罗兰尽管脱贫了,也享受相关扶贫政策,但是他并没有等着政策补贴维持生活。今年年初他卖了两头牛以后,及时向信用社还了两万元的贴息贷款。考虑到他还要继续发展产业,且能主动还款,村里再次帮他申请了五万元贷款,他又买了三头牛回来。
“现在我养了七头牛。因为养牛的话收入没有来得那么快,就想着种一些百香果来维持目前的开支。”潘罗兰一边护理手中的百香果苗,一边说到。他种了四亩百香果,以及沃柑和油茶等。因为手不方便,每天他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在地里的时间也比别人要多,拔草、施肥、喂牛,他样样都会。他种的百香果也比别人的长势要好。
▲潘罗兰正在查看地里的百香果。
不管多累多苦,潘罗兰都咬牙坚持。每天中午割完牧草回到家后,他不多做休息,又到地里护理百香果、沃柑、油茶。门口摆放的几双解放鞋特别显眼,潘罗兰告诉我们,每天下地干活都是穿解放鞋,一年起码穿坏三四双鞋子。他就穿着这些鞋,走在路上,为自己的生活努力着。
▲潘罗兰种植的沃柑。
“本来他的手做什么都没有那么方便,但是他这个人很勤快,自己发展产业,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这个人真的蛮可以的。”冲洛屯屯长覃绍鹏这样评价他。
歌唱祖国
记者
莫玉秀潘显高罗静
编辑
蓝敏妮
协编
罗静
原标题:《潘罗兰:身残志坚不言弃 一只手撑起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