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
聚焦忻城村集体经济项目并刊发
《特色项目鼓起集体经济“钱袋子”》
全文如下:
近日,走进广西忻城县安东乡安东村的牧草种植基地,一望无边的牧草已进入收割期。为抢抓晴好天气抢收牧草,2台收割机正在基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收割机将一排排粗壮的牧草卷入“腹”中,切割粉碎,再“吐”出来装车,隆隆机声在田野中回响,呈现出一派热闹的秋日丰收景象。
“这是我们村利用清桉后的土地资源,创办的村集体经济项目,项目全部拿来种植甜象牧草,面积为亩。”安东村村委会副主任莫增显说,这些牧草都是中投牧业有限公司预订了的。预计年收割鲜草吨,按照目前的收购价格,这一片鲜草可以卖12万元。
安东村种植牧草发展村集体经济特色项目是忻城县村级集体经济“蝶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忻城县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全力推进、成效显著。年,忻城县个行政村(社区)共实施集体经济项目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为万元,所有村的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89个,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村35个,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村6个,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
年,忻城县又整合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万元和财政资金万元,实施村级自主发展项目76个,指导各村全力抓好“资产经营、产业配套、资源开发、为农服务、电商创业、联合经营”等6种发展模式,让村集体经济由传统的种养领域向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电商销售等领域拓展,实现了由单一“输血”向多元“造血”转变。
城关镇、欧洞乡依托“糯玉米”“百香果”产业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红渡镇、马泗乡利用城郊优势,建成红色教育、特产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塘镇将集体土地综合开发与培育富民产业链相结合,打破村级界限,挖掘盘活集体资产,建立“参股合作、本金保底、收益分红”分配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一个个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让全县各乡镇逐步形成了“有代表、有主导、有特色、有优势”的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格局。
(记者朱柳蓉通讯员蓝艳青韦娟娟莫晓春)
原标题:《忻城县:特色项目鼓起集体经济“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