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来宾日报
紧握接力棒启航新征程
——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艾粤敏通讯员陆锋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长垌村,把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打造成农民致富的“聚宝盆”,实现从“摘帽村”到村级集体经济“超百万”的跨越式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忻城县,依托招商引资和粤桂协作,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从“帮”到“兴”的美丽蜕变;
武宣县,以“旅游+”为抓手,丰富旅游业态,做足水韵文章,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风情、田园特色的精品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稳健步伐。
健全机制
高位推动巩固衔接工作
近年来,我市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制定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制度文件。印发《来宾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析报告》《来宾市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来宾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年工作要点》等,对我市巩固衔接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进一步理清工作目标和思路。
建立一套“考核平时化,平时考核化”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工作的积极性,以严和实的主基调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组建队伍常态化开展督查暗访,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年内对巩固衔接重点工作进行3次全覆盖实地督导。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定点帮扶责任,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定点帮扶村进行帮扶,提升帮扶村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全市个脱贫村全部落实单位帮扶,实现帮扶全覆盖。
完善粤桂东西部协作机制,加强双方互访对接,争取社会力量投入帮扶款物价值.98万元,到位广东财政帮扶资金万元,共实施26个项目。深化产业协作,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6家,到位投资额5.6亿元。通过粤桂协作机制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6.79万人(脱贫劳动力4.79万人),销售来宾农副产品3.1亿元。
同时,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沟通对接,做好各项服务,共同抓好定点帮扶工作。今年以来,直接投入帮扶资金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4个,引进帮扶资金万元,引进帮扶项目2个、企业4家,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2个。
接续奋斗
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不断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工作,实现精准排查、精准预警、精准整改。扎实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完成全市61.14万农户入户排查及信息采集,切实提高信息数据质量。今年以来,自治区8次通报数据质量,我市有5次排全区前3名;全市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户人,及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巩固提升“四大保障”成果。继续强化“双线四包”劝返安置工作责任,健全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认真落实脱贫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持续常态“清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确保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病有所医”。实行困难、特殊人群分类资助参保,脱贫人口和纳入监测户人口参保率均达%。以县级为主体、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住房安全有保障动态监测,继续对6类对象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切实解决季节性缺水、工程老旧、水源枯竭等“老大难”。今年以来,实施农村供水工程项目个,实施维修养护项目处。
强化衔接
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产业既是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基础、增强造血功能的主要依托,也是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增强发展信心的重要途径。
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我市认真实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产业以奖代补资金1.58亿元,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3.78%,惠及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8.2万人。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共安排财政衔接资金7.47亿元,倾斜投入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补短板强弱项”项目个。
强化就业帮扶。深入开展脱贫人口务工排查专项行动和就业服务,目前全市共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16.58万人。抓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促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截至11月底,全市共开发个乡村公益性岗位。
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美丽宜居的前提,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我市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28个,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22%。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市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和市场化收运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套。精心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建设乡村振兴绿化示范村9个。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自然村推广积分制,在行政村推广清单制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持续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和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