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这6个码头,有时间你可以去走走

来宾市范围内这6个码头,被列入来宾古建筑,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

大湾人字码头大湾人字码头兴宾区大湾镇大湾街有四处老码头,人字码头是其中之一,因码头在“人”字分岔处分走两路到达街巷,酷似“人”字,故得名。这是一处供居民挑水饮用的码头,位于大湾圩人字街南的红水河北岸,将近级弯曲的石阶从街上一直延伸到河床,工程浩大,甚为壮观。码头分两段,一段石阶长约95米,在分岔处的另一段长约24米,码头石阶的总长度约米,宽2.4米,目前保存良好。

经考察发现,在码头遗留几方碑记,其中一方为“大清嘉庆二十三年岁次立”的《建造石路碑记》有碑文叙述,还有捐资者姓名,另一方为“楚南匠杨代荣贺在右刻”《重修碑记》只刻当时各商号和其他人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额,没有标明重修年代,其余均为残碑,亦无确切年代记载。(梁年丰 撰文)

大湾街人字码头(梁年丰摄)

2.正龙圩码头

正龙圩码头位于兴宾区正龙乡正龙圩南面约米的红水河北岸,建于民国时期,码头长约米,现存台阶级,倾斜度约40—45度,码头中间部分为原生石打凿而成,两边用长短不一条石围砌,正龙乡对面红水河南岸有蒙村乡辖的龙南圩。正龙圩在民国时期很热闹,有米行、猪肉行、油榨坊等,还有七、八家布店,每逢圩日有三、四千人赶集,是本地土特产和外来商品的集散地。

正龙圩码头(梁年丰摄)

3.江波码头

江波码头位于忻城县新圩乡新圩村江坡屯西米处,码头呈东西向,西端为红水河,东端接江坡屯,为片石铺成的,全长米,共由四段组成。一是从河床至河岸40米处为片石铺路面,宽1.7米,台阶不够明显,铺设零乱。二是从40米处往上有36米长全为河砂路面。三是河沙路面后为一段长17米,宽2.7米,用片石铺成的台阶。四是台阶之后为用片石沿斜坡往上铺石板路面,这段长52米,宽1.4米。路两侧砌宽40厘米宽的排水沟。该码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代新圩、江坡和弄怀等地通往红渡镇商贸集市的重要码头,年这一带的商贸活动转移至新圩街后,码头开始停止使用。该码头对研究忻城经贸发展有重要价值。

新圩江波码头(韦嘉雅摄)

4.上甫码头

上甫码头位于忻城县遂意乡兰甲村上甫屯西北红水河边,石质结构,青石板铺路面,东南西北向,东南端接上甫屯至红渡公路,西北端红水河,长94米,宽2.1米,在距码头东南端67米处设商埠,宽3.5米,深4米,进行物品交易。该码头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代与中华民国当地商贸集散地,对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价值。

遂意上甫码头(韦嘉雅摄)

5.石龙老码头

石龙老码头位于象州县石龙镇石龙老街东南面,濒临柳江西北岸边。码头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年~年),以对岸石灰石岩层连缀似龙而故名。旧码头位于老街东面呈倒T字形,全长63米,共级台阶,中上部宽3.9米至4.2米不等,中下部为高低两层台阶组成,高低落差0.25米,低层宽1.6至2.0米,高层2.8至3.0米,高低两层在中部平台合并。基本上是原有的石板台阶,近街口闸门约10米的台阶和下部T字头部分台阶为近期修缮的水泥台阶,闸门左边与码头相邻建有一座休闲凉亭。

石龙老码头(象州县博物馆提供)

6.溯河码头遗址

溯河码头遗址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年)的岭南镇溯河码头,位于市城西北3公里处,南靠红水河。此处曾是忻城、迁江县交界处。水路上至都安,下达梧州、广州等商埠。这里曾成为合山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年6月19日列为合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8日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友香曾焕发撰文)

溯河码头遗址碑(卢善嵩摄)溯河码头遗址(徐忠文摄)

记录来宾,记录美好生活

记录来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12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