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手足癣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自动清洗桑叶机、自动喂蚕消毒车、自动上簇架、半自动快速取茧机、全自动水帘空调、标准化中蚕饲育蚕房、上通风加全通透式大蚕房……日前,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标准化智慧蚕房,一件件科技养蚕设备映入眼帘,蚕农们正忙着整理各种设备,为下半年养蚕做好准备。
六纳村标准化智慧蚕房,占地8.6亩,由5栋标准化蚕房、1栋蚕沙处理室、1处桑叶清洗区、1处切叶区组成,由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河池学院养蚕专家给予蚕农技术指导,以“智慧云”平台为技术支撑,专家团队可随时察看蚕农的养蚕流程并适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蚕农提高养蚕技术,促进蚕农增产增收。
上通风加全通透式大蚕房一次性可饲育6个标准张(3万头)桑蚕,每批产茧近斤,每年可以饲育12批至15批,蚕房利用率高。标准化中蚕饲育蚕房层架式结构一天培育张四龄蚕,可为贫困户提供标准四龄蚕,蚕农由原来需要饲育三龄蚕13天才能上蔟结茧,缩短至只需要饲育8天即可,成活率可提高至少30%,全年平均死亡率由40%降低到10%以内。今年上半年蚕房试运营四龄蚕以来,一共养了5批大蚕,产茧多斤,培育销售6批张四龄蚕,覆盖红渡六纳、六蝶村户贫困户,蚕农人均增收元以上。
据六纳村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介绍,该蚕房采取“龙头企业+高校+党支部+基地+贫困户”运营模式,贫困户通过在蚕房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年,基地内的15名贫困户通过采摘和售卖桑叶人均获得稳定收入约1.2万元;按年生产时间6个月计算,在基地务工每年收入1.5万元;每半年又可以按照务工和提供桑叶多少,享受合作社分红,每名贫困户每年共获分红收入元。
李华欣蓝春青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