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封建领主,人们都会想到古代欧洲的领主,还有古代日本的大名。这些领主大名有着自己的庄园,有着自己的骑士或者武士,拥有一个地方的掌控权力,如同一个“土皇帝”。
古代中国至从秦始皇之后,虽然实行中央集权制,但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着封建领主,这些封建领主中央朝廷叫做“土司”。土司也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存在于山高皇帝远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如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广西土司制度起源于秦汉时候的土官土吏,开始于唐朝,成于宋朝,繁荣于明朝,在清朝“改土归流”的运动中崩溃,消亡于二十世纪初的民国,时间可谓长达多年。
一古代朝廷管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
秦汉时候,封建王朝统治者在开拓边疆领土时候,也非常头疼边疆地区的管理。如西汉汉武帝虽然平定南越国叛乱,但发觉广西广东岭南,以及云南贵州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都是苦寒之地:山岭众多、交通不方便、热带雨林众多、瘴疫疾病流行、毒蛇猛兽出没,乃苦寒之地,经济落后。
而且,少数民族民众没受过文明的洗礼与教化,在中央朝廷看起来都是“野蛮人”,中原地区诗书礼乐那一套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
于是,中央朝廷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只能实施“羁縻”政策管理少数民族。羁縻,就是马络头和牛鼻绳。“羁縻”政策具体来说,就是为了治理没开化的地方,一方面用军事手段与政治压力控制,这是“羁”。另一方面用经济与物利的利益给予抚慰,让他们归顺领导。就如同牛马一样,一方面用“马络头”和“牛鼻绳”控制,一方面给予各种物质利益与好处,使它们服从领导。
虽然“羁縻”是有些侮辱性话语,但也反映中央朝廷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是很头疼。由于古代交通落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道路崎岖交通蔽塞互不往来的山川,中央朝廷官员到这些苦寒之地,很难有先进交通工具调集人马、收集信息或者委派下属实施各种政策,自然是无法管理地方,在本地站不住脚。
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热带雨林众多、瘴疫疾病流行、毒蛇猛兽横行,分分钟都能置人于死地,是中原王朝官员与百姓闻风丧胆的地方,除了流放犯之外,也无人敢去这些苦寒之地。
二土司制度——羁縻政策的实施
这样,中央朝廷也知道“降龙斗不过地头蛇”的道理,于是就只能让少数民族部落的酋长、少数民族的族长、少数民族领袖实施羁縻政策,让少数民族头目管理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领袖中央朝廷就授官为土司,或者土官。
在古代历史上,中央王朝在广西授予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府州县的文职土官,允许其子孙世袭。这些少数民族土司(土官)自然就具有高度的“自治权”,在自己地盘俨然如一个小王国的“皇帝”,也是封建王朝的地区领主,拥有军、政、财权。在接受中央世封的时候,也必需向朝廷纳税与纳贡。
三古代广西土司的权力
古代广西土司依靠封建王朝,官位受着朝廷受封世袭,乃本辖区内最高的统治者,是本区域内的绝对主宰。土司不仅掌握着管辖区域内的土地,管理着中原朝廷看起来难以教化与野蛮的“土民”,也雇佣农奴为自己从事土地生产与劳作。同时,也出租土地给本管辖区域的土民,对土民进行劳役地租、实物地租等经济剥削。
平日,土司把本地区农奴组织为军队武装力量,镇压少数民族下层民众反抗以维持统治,中央王朝需要时候也征调兵力为中央使用。如明朝军事力量强大,很多军队是地方土司首领率领的士兵组成。
四广西著名的土司
广西历史上诞生过许多著名的土司。如忻城的莫氏土司、江州的黄氏土司、恩城的赵氏土司等,这其中又数莫氏土司最出名。
忻城的莫氏土司衙署,有着“壮乡故宫”之誉的建筑群,位于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西宁街翠屏山麓。莫氏土司作为本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为自己修建的官府非常豪华,如同北京皇帝居住故宫一样。莫氏土司衙署由土司衙门、祠堂、官邸、大夫第等建筑群组成,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这可以充分证明,古代广西土司土司在本地方过着“皇帝”般的生活。
五天高皇帝远,朝廷对土司一般“隐忍”
古代广西土司大多数盘踞在崇山峻岭之中,对当地农奴也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乃中央朝廷鞭长莫及,自立一方的土皇帝!中央朝廷对土司处理原则即使听话,表面上恭顺,不惹是生非与纳贡就行。只要土司的行为不超过一定的“度”,不叛乱,中央朝廷都会采取隐忍的态度。
忻城的莫氏土司衙署中央朝廷纵容土司权力在边疆地区的存在,不是因为害怕,却是因为消灭土司成本是比较高,收益微薄。而且,离开了土司,中央朝廷派的官员,也就是“流官”在当地也无法立足,无法管理当地民众。所以,这也是即使是古代强势的帝王,如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都默许土司在地方存在的原因。
六广西土司服从中央原因
广西土司,与贵州等其他西南地区土司相比,还算是比较听话,服从中央统治。相反,如贵州播种土司,在明朝时候私自修建军事屯堡,并且借机闹独立反叛朝廷,最后朝廷派了二十万大军镇压。要知道,明朝万历年间的朝鲜战场才派了七万大军,可以看到为了扑灭贵州播种土司的叛乱,明朝可谓是耗财耗力,元气大伤。
但广西土司都是忠心于朝廷,如明朝田州土司瓦氏夫人率领的狼兵响应中央朝廷号召抗倭寇。广西土司旗下地方武装军队—狼兵,也是明朝精锐部队关宁铁军的主力。似乎广西土司作为地方的“土皇帝”与封建领主,一直不像古代日本封建领主大名一样,不听幕府将军的话,拥有叫嚣中央的实力。
实际上,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山高皇帝远”,中央朝廷都是有足够实力镇压广西土司的叛乱。如“瓦氏夫人”丈夫岑猛乃田州土司,虽然扩张在桂西势力,充当桂西土司盟主,当他的侵略野心被明朝廷知道之后,朝廷也很快派兵镇压了岑猛的叛乱。而且,岑猛的妻子瓦氏夫人却是归心于中央朝廷,力劝丈夫不要从事叛乱,并且一生致力于保家卫国的抗倭事业,一心都是为明朝廷效力。
造成中央朝廷能够控制广西土司力量,一大原因也是古代广西山区太穷,当地土司力量薄弱,难以对抗中央。广西山多,山地、丘陵、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69.7%,平原与台地占27%,水域面积占3.3%。这也就是说古代广西农业比较落后。土司占据地盘都是崇山峻岭的山区,可耕种农田比较少。即使土司是本地区之王,但是占领土地也无法能使自己独立王国富裕起来。由于无法富裕,自然也没有势力对抗中央。
而且,中原汉族文化比较先进,有着先进的水稻生产方式、纺织技术与手工业。土司也看到,接受中原汉族文化能发展本地方的经济,让自己富裕起来,自然也愿意接受汉化,服从中央朝廷领导。
所以,广西很多土司汉文化水平比较高,自主学习很多汉族文化知识,自觉被汉文化融化,服从中央领导却没有太多“独立意识”。
七不得民心,也使得少数民族民族不服从土司领导
同时,广西少数民族民众,也就是土民们也不怎么服从于土司的领导,这一点与日本封建领主——大名以及欧洲封建领主是截然不同的。日本封建领主——大名有着效忠自己的家臣—武士,欧洲封建领主有效忠自己的属下—骑士,但广西土司没有建立效忠自己的属下,自然造成土民对土司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不强,离心力强,土司也无法做大做强。
古代广西土司大多数是私心很重,缺乏一种“天下为公”的情怀。中央朝廷制定土司制度,也是为了让少数民族领袖管理本地方,发展本地方的经济。虽然土司制度存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壮医的发展,以及民族交流与融合,捍卫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但也有其罪恶与残酷一面。
土司的残酷在于想当土皇帝,缺乏对本地方民众——土民们“仁政”的管理,实施都是暴政,自然是很不得少数民族民众——土民的民心。
如土司霸占着土地、山林与水源,也限制了广大的人身自由。而且,土司对土民如奴隶一样对待,规定有权对土民以及“子女”任意施刑、占有,甚至如牲畜一样转让与出卖。土司也在自己地盘随心所欲抢夺土民们的财物,勒索土民们交赋税。而且,土司还严格控制文化教育,限制土民读书与参加科举考试,就是把土民们知识越多对自己统治越不利。
由于土司的私心与暴政,只顾包囊私利与荣华富贵,不管土民们的生计,自然也激起了土民们的反感。在清朝时候,土司在地方也是不得人心了。而且,清朝朝廷也看到,土司有着强大地方军事武装,对新王朝统治有着很大威胁。而且,很多中央朝廷的“流官”权力也经常被土司架空,甚至一些朝廷官员被地方土司所杀。
所以,清政府看到土司权力膨胀,目无王法,土司制度的存在也阻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与国家统一,于是就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削弱土司实力的,权力收归中央朝廷的运动。
当时广西很多土民也赞成朝廷废除土司权力的运动,支持朝廷推翻压迫自己的土司力量。梧州、柳州、庆远一带土民们组织地方武装力量,配合官兵打击劣司,这样中央的“改土归流”活动也就自然加快了。到清朝乾隆年间,明朝家广西土司只剩下四十三家,镇安、东兰等少数民族地区土州都归流,清朝光绪、宣统时候一半土司也被废除了。
八结语
所以,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由于广西土司的暴政,也使得少数民族民众自愿归从于中央朝廷领导,土司力量自然也被削弱。虽然长达广西的一千多年土司制度已消灭了,但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挖掘与研究。
想了解土司历史的,可以购买《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6·18购物节也有优惠。看完这一本书,可以对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土司制度有全面的了解。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京东¥.19购买已下架想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也可以购买赛雷三分钟漫画史
赛雷三分钟漫画史全7册漫画中国史+世界史12赛雷漫画历史书籍书中国古代史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3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