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三农新画卷忻城县全面推进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来宾建市2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样板县,忻城县聚焦“巩固”“衔接”“振兴”,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谱写“三农”工作新篇章。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忻城县以打造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样板县为目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政策延续性;充分利用防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开展常态化监测,确保监测底数精准。

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脱贫攻坚期内形成的县级“5+2”、村级“3+1”产业目录,加快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月25日-28日,忻城县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春节前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在城关镇城南社区以及思练、北更、红渡等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行;2月6日,忻城县组织名务工人员乘坐免费爱心专车赴粤返岗复工……这些都是深入实施稳岗就业的提升行动。通过搭建用工信息平台,继续加强与广东等周边省份对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为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牵线搭桥。

忻城县还从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定点帮扶、粤桂协作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等方面,用好用足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忻城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增效工程,加快南方牛都、光大牧业澳湖肉羊、黑山羊产业链项目和陆基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殖扶贫项目建设,实现牛羊出栏增长10%。待正邦10万头生猪和红渡生猪屠宰场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出栏生猪13万头。

该县促进秸秆饲料化、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清桉还蔗”三年行动,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7万亩以上。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示范基地等,不断完善大数据应用,让该县农业产业规划更科学、产销对接更精准、资源配置更合理;同时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1%以上。

积极创建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增强园区示范带动能力。忻城县加快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壮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名优品牌;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挥桂中治旱工程6.43万亩灌溉效益。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房屋特色鲜明,房前屋后绿草如茵,亭台、长廊各具人文特色,宣传孝道、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字画更是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这是红渡镇六纳村古令屯如今的乡村新貌。

忻城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乡村风貌提升示范村庄。通过对乡镇、村庄实施规划建设,加强农房建设管控,推进污水垃圾PPP项目和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农村黑灰污水就地处理、就地利用。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得到巩固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得到推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忻城县还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建立农民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市场化退出机制;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土地、农产品、旅游景点等资源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交易和推介。

同时,积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大力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村集体经济全面提标升级。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破解农村宅基地“闲置”和“紧张”难题;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开展畜禽活体抵押贷款、“防贫保”等,打造更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2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