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风带来好成效忻城阵地前移决战脱贫

本报记者蒙进煌通讯员蓝春青“快看看这些上榜的优秀第一书记中有没有你们村的。”前不久,忻城县委组织部组织对工作队员进行年度考核评定,将工作队员总数的20%确定为优秀。年度该县工作队人数共人(不含队长),参加考核人,拟定优秀工作队员61名,称职名。近年来,该县把最强的领导力量和最优的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村倾斜,通过创新实施“用人、关爱、监督、考核”等组织保障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强力推进扶贫干部作风转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年,该县已实现33个贫困村5.92万人脱贫。今年,该县力争完成21个贫困村2.58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基层力量不足是制约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忻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莫庆山说,该县在每个贫困村至少选派3名县级以上工作队员,非贫困村至少选派2名工作队员的基础上,还新增82名工作队员(含第一书记),做到贫困村配备4人、非贫困村3人,实现行政村(社区)第一书记驻村全覆盖。选优配强,做好组织保障工作。该县从四家班子领导干部中选出12名干部,分别挂任12个乡镇党委第一书记,从县直各部门选派县科级领导干部30名、副科级领导及干部骨干名下村担任第一书记。该县形成乡镇党委第一书记、乡镇党委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四级书记”的队伍构架,联动抓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阵地前移到村、工作职能下沉到屯、服务群众直接到户。目前,全县有名工作队员在基层奋战。创新关爱机制,解决驻村队员后顾之忧。近年来,该县结合实际制定关爱制度,包括:落实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工作经费(第一书记帮扶经费5万元/人·年,工作经费1.5万元/人·年;工作队员工作经费0.5万元/人·年),并为今年新增派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改任非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追加驻村经费预算.87万元;投入60多万元为61个贫困村配备工作电动车61辆和工作电脑台;投入65.5万元用于改善30个村委办公楼厨房和卫生间,并协调后盾单位为驻村工作队员购买热水器、餐具、空调或风扇、床、被子等日用品;落实工作队员驻村生活补助、健康体检、意外保险、通讯补贴等各项经费保障。评优机制,激发驻村队员干事热情。该县开展“季度之星”评选活动,评出先进工作分队和工作队员(第一书记)。自去年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已表扬先进工作分队8个,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季度之星”名/次。忻城县还通过执行“日抽查、周暗访、月通报”工作机制、明察暗访督查制度、考核评价机制,把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全脱产工作在村作为铁的纪律贯彻落实,对督查中发现未到岗或驻村工作不到位的工作队员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表现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今年以来,已对38名不按要求驻村的工作队员予以通报批评,召回撤换工作队员1名。该县脱贫攻坚工作已步入决战最后冲刺阶段,“5+2”“白+黑”是扶贫领导干部的常态,白天进村入户解决问题,晚上开会讨论研究、收集整理材料工作,让群众早日脱贫。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7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