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天坑博物馆”,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了这么一群“探洞人”,他们深入沉寂的洞穴深处,将惊世的发现和美轮美奂的照片,展现给世人;他们不断研究发展探洞技术,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以最大程度保障探洞和救援安全。
洞穴摄影师:
发现和记录是乐趣所在
向航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她是一名17岁女孩的母亲,也是一名有着20年洞穴探险经验的自由摄影师。“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痴迷这种危险的极限运动。我会用英国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名言来回答——因为山在那儿。”向航说。年,广西因为乐业大石围天坑的发现,掀起了“天坑热”,向航参与了当地政府组织的一次探秘活动,她第一次学会使用SRT技术(单绳攀爬技术),下降至米深的天坑底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年,中法东兰科考探险队在进行科考探险。向航摄
近20年来,向航跟随中外地质专家、探险家以及爱好洞穴探险的伙伴们,探访了广西、贵州、重庆等地数十个天坑、竖井、溶洞,拍下了10万多张照片。
▲年6月22日(夏至)中午12时,北回归线上的广西大新县燕窝天坑,太阳光垂直照射天坑底部湖泊。向航摄
重庆武隆县接龙乡泉口洞云梯大厅是世界最高洞厅,高米,终年水汽缭绕。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蹲点数次,也未能捕捉到洞顶的真面目。年8月,向航在“守”了半年之后,终于在一个难得的晴日,拍到了云梯大厅星云般的洞顶奇观。
▲重庆武隆云梯洞穴大厅高米,是世界最高洞厅,终年水汽云雾缭绕,每年仅有几天能观察到如星云般的洞顶奇观。向航摄
20年的洞穴探险活动,向航一直坚持下来。目前,广西已组成了相对稳定的洞穴探险团队,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各自利用专业知识,协助位于桂林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科考任务。
▲在乐业天坑群偶遇可爱的飞猫(鼯鼠)。向航摄
向航的17岁女儿是圈子里的新生力量。她在7岁时,便开始接受严格的SRT(单绳技术)训练,年至今,已经参加数十次天坑洞穴探险和拍摄。有一次,女儿在广西大新县燕窝天坑底部,拍到了一只潜伏伪装的斑腿蛙露出金色的眼睛,作品还获得了首届全国洞穴摄影大赛三等奖。
洞穴救援者:
过硬的技术默契的配合
“林波是谁?”“他就是大石头啊!”在CRC(中国洞穴救援联盟)圈内,说起“大石头”,很多人都知晓。
自称“懒人”的林波,最喜欢做的却是非常费力且需要异常细心的事——高空绳索活动。如今已是一名CRC教练。
▲林波(左一)对应急救援队员讲洞穴解通信技术。林波供图
早在年加入户外救援队时,林波最想做的事是学好本领,救助更多的人。年,他参加了由法国(SSF)洞穴救援联盟主席等专家在中国举办的洞穴救援培训班,并成为第一批获得认证的专业人员;这是国内洞穴救援圈内首次接触并系统学习国际先进山地、洞穴探险救援技术。
▲应急救援人员在CRC教练组的指导下进行洞穴救援演练。林波供图
年,CRC广西队组建后,成员一度达50多人,骨干队员也有20多位,林波跟成员们,把爱好当成了职业,完成了多次高难度的救援任务。年2月11日,凤山县平乐乡兰包村某村民不慎跌落山间竖井,CRC广西队13名队员与消防人员及蓝天救援队员密切配合,在复杂的洞穴内完成了救援任务。年5月7日,来宾市忻城县思练镇石龙村有村民采药时不慎坠落山洞,林波带领7人团队深入地下多米,顺利完成了救援工作。
▲林波(右)是国内第一个把磁石有线电话机运用到洞穴救援的人。林波供图
为了解决洞穴救援中的通讯难题,林波于年起就一直在做研究,成为国内首个把磁石电话机运用到洞穴救援的人。如今,CRC在洞穴救援及培训、演练中,已能实现洞内全程实时音视频通信。
近年来,山地、洞穴及地震救援的任务日益繁重起来,各地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蓬勃发展。林波在行业内经过多年浸润,深感国内救援队伍急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建设。为此,CRC近年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专业开展山地、洞穴救援技术培训,为专业救援队员提供安全保障,推动山地、洞穴救援能力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