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延春,42军师团六连卫生员,广西忻城县人,年3月入伍,高中文化,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时21岁。作战中,他冒着枪弹英勇抢救伤员,胸部中弹负重伤后仍然坚持为6名战友包扎,最后用身体掩护一名受伤的民工,壮烈牺牲,军委追授“战场救护模范”荣誉称号。
“卫生员!”六连长李锡良大声呼叫。他心急如火,两眼含泪,一个劲地呼叫着卫生员。前面,两个战士中弹倒下,急需救护。但是,越军的火力太猛烈了。有一个救护组好不容易冲出了几步,又被越军火力堵住,他开始呼唤卫生员兰延春。
这是年2月20日下午,越南北部重镇高平外围果刚四号公路发生的一场战斗。果刚是一条狭长形山地,地势险要,构成高平东面屏障,越军凭借山势,控制着公路和近百米宽的开阔地,企图阻挡我军向高平市推进,这里爆发激烈的战斗。纷飞的弹雨,爆炸的气浪,四射的弹片,冲击着公路两侧的山崖和房屋。前卫六连经过一场恶战,刚突破越军防线的一个隘口,又遭火力拦阻,战士何卫华、衮光文受伤倒下。战斗一打响,他们就像两只勇猛的小老虎,冲在前面,可惜都负伤了。
眼看伤员救不出来,部队又受阻,李锡良连长十分焦急。他一面组织火力打击越军,一面呼叫卫生员,他相信卫生员兰延春能完成这个任务。
兰延春从年入伍后,一直在连队当卫生员。他虽然年轻,工作却老练,很能吃苦,业务拔尖,年年都被评为“卫生员标兵”。连长常常跟战士说:“打仗,有兰延春是放心的。”的确,兰延春在战友们中可谓有口皆碑。战前,他废寝忘食培训了一批战地救护骨干,分到了各班。战士李运鹏的脚扭伤了,一时治不好,他向老家的民间医生要来药方,治好了小李的旧伤。2月17日战斗打响后,他带着担架组,抢救了4位伤员。他宁可喝野外的泥水,把水壶里的水留给伤员喝;他宁肯忍着饥饿,把省下来的压缩饼干分给战友吃。此刻,连长指望他想办法救回伤员,兰延春为何还不出现?
此时,兰延春正在后面的一间土屋里救护一名重伤员,忙着给伤员做人工呼吸。直至伤员苏醒,他才和民兵把伤员抬上担架,吩咐“医院”。这时他听到连长的呼喊,急忙赶到前面。
兰延春赶到连指挥所,一眼就看见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炮手、轻重机枪手、冲锋枪和步枪手,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向越军射击。炮口送出一颗颗炮弹,倾落在敌人阵地上,但越军仍在顽抗。
“噢?来迟了。”兰延春在一个土坡下面卧倒,向前观察。连长见兰延春赶来了,十分喜悦,催道:“快!去包扎!”忽而改口,“唉,等等,现在还不能去!”
文书张楚辉碰了碰兰延春,指着前面说:“你看公路那边!”兰延春顺着文书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了那两个伤员!只见何卫华躺在地上,胸前军衣被鲜血染红一块,好像已经昏迷。再看衮光文,离何卫华仅有八九米,正使劲用右手撑着身子,想靠近何卫华,但身子又扑在地上。他挣扎了几次,也不能移动半步,只好向后面抬了抬手,示意何卫华伤势严重。
两名受伤战友让兰延春十分焦心,他再也等不下去了,刚一抬头,机枪子弹打了过来,文书张楚辉把他按下,一只手还拽住他的腰带。不料,兰延春把腰带铁扣一解,一跃而起,越军立即扫射而来。
“回来!回来!”“卧倒!卧倒!”连长和战友们呼喊着他,为他捏着汗。机枪手、炮手不顾危险,跑上山坡,向越军猛烈射击,掩护兰延春。
兰延春冲了上去,迅速向两位伤员接近。他暴露在越军的火力下,子弹打得公路尘土飞扬,碎砂四溅。他向四周看了一眼,再无什么可以利用的隐蔽物,只能一步一步匍匐前进。
兰延春爬到何卫华身边,掏出急救包敏捷地给他包扎伤口。小何从昏迷中醒来,胸部伤口已包好。兰延春包扎好小何,又把他转移到公路右侧一条水沟,然后要去抢救衮光文。
一瞬间,子弹飞来击中兰延春的右胸,鲜血涌出。何卫华说:“你受伤了,快包扎一下……”可兰延春一时顾不上,继续匍匐着接近衮光文。衮光文伤势也不轻,他看见卫生员已替小何包扎好,自己也尽力向水沟爬来。兰延春靠近衮光文,把他背在背上,然后一步一步爬回水沟。他的胸部紧贴着地面,再加上小衮的体重,兰延春伤口疼痛难忍,血向外流得更多更快。他想小衮还没有包扎,不能第二次负伤,便忍痛爬到水沟边为小衮包扎止血,然后拧开水壶,给两位伤员喝了几口水。伤员抢救出来了,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胸部一阵剧痛,才想起刚才受了伤。他刚想掏出急救包包扎,忽然听得有人呼叫“卫生员”!
一看,是配属的无后坐力炮连班长曾银清和战士武卫平、梁日安在架炮时相继受伤了,一个倒在血泊里,两个挣扎着继续架炮。他们在公路那边的一个小土坡上,只有几棵稀疏的茅草遮着。越军已经发现了他们,子弹不断向那里飞。
兰延春暂时放下自己的,匍匐着接近伤员,把他们一个一个背到较为安全的地方。3名战友发现兰延春脸色苍白,血染军衣,同时掏出急救包,要给兰延春包扎伤口。
兰延春接过他们的急救包,却忙着给他们包扎,说:“我是卫生员,哪有顾自己不顾伤员的道理啊!”话音刚落,炮弹袭来,兰延春用身体护住伤员,炮弹在5米外爆炸,他抖了抖身上的泥沙,忍住右大腿热辣辣的痛,又抱住伤员包扎起来。
兰延春是卫生员,当然很清楚自己的伤势,子弹头还嵌在胸里,血在不停地流,如果不及时包扎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但伤员就在眼前,他必须先处置伤员。伤员包扎好之后,他才掏出急救包给自己包扎。这时枪声骤响,两位民工扛着担架,从土坡上跳下公路,前来抢运伤员,不幸,一位刚跳下土坡就中弹倒下了,另一个继续向伤员靠拢,又被越军打中。
兰延春又放下手中的急救包,要赶快去救伤员。他想起身,但右腿已不听使唤了,只能爬着前进。他用力向伤员爬去,刚爬出几步远,左胸又受伤。他扑倒在地,用左手捂住胸口。
曾银清看见他再一次负伤,用尽力气爬上土坡,喊他回来。兰延春听见呼喊,看了看自己的伤口,发现伤口随着呼吸正“呼呼”地冒气泡,知道是危险的气胸。但两个伤员还在公路上,没有包扎,能不顾他们?兰延春拼了一口气,要救回战友。
咫尺之距,却似万里之遇。他伸出左手,抠住地面,用力向前挪动,左胸伤口冒出的气泡更大了,呼吸十分困难。他又伸出右手,抓住草棵,拖着一条右腿,忍受极大痛苦向前爬行。
战斗还在激烈进行。部队已夺取了公路右侧的阵地,正集中火力打击对面越军,但残敌仍在顽抗。
一颗子弹射来,划破了兰延春的军帽。又一颗子弹飞来,钻进了兰延春的左肋。兰延春已四处负伤,依然不顾一切地往前爬,终于爬到了伤员身边,但是,他再也没有起来……
当战友们击溃了越军赶来抢救时,发现兰延春爬过的地面上,留下一道十多米长的殷红血迹。他伏在受伤的民工身上,用身体挡住越军的子弹。左手抱着民工的头,右手伸向背后的药包;药包上的红十字溅着血迹。
这位年轻的战士,用生命践行了卫生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