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9民生示范工程评选投票

点滴状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41019/4497420.html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将于年12月下旬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一年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公开征集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已收集了近千项民生工程案例,经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案例进行分批初审,评选一批民生工程案例入围“年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

组委会将对这些候选案例进行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其中网络投票权重40%,专家评审权重60%),综合评出“年民生示范工程”名单,并在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隆重发布。

今天向您展示并开启投票的是第四批候选案例(第—号),请为您支持的民生工程案例投上一票吧!

2.勾选您支持的候选案例后,下拉底部点击“投票”。

3.第四批候选案例投票截止日期为12月11日23:00。

民生示范工程候选名单

(-号)

安康“五大工程”夯实脱贫根基

实施单位:陕西省安康市委、市政府

项目概况: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安康市将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局、引领发展的最重要抓手,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在方式方法上争创新,在人才激励上勇探索。安康自觉对标“全省一流、全国上游”,以“五大工程”为突破口,精准施策增强造血功能,集中优势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强力奏响了摆脱贫困的最强音。新民风教育安康的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后,扶贫干部感受到,物质贫困不可怕,通过精准帮扶总能实现脱贫,但如果像曾经的吉元兵一样陷入“精神贫困”,采取的帮扶措施就很难奏效。为此,针对“等靠要闹、懒汉难扶”等脱贫攻坚进程中的精神贫困顽疾,年3月,安康市以“1号文件”在全市开展以倡导“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和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载体的新民风建设,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激发其内生动力,增强脱贫信心。实践证明,安康的新民风建设既是文明所系、发展所需、民心所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安康的具体体现。据统计,年以来,安康共开展道德评议场次,帮教转化“等靠要”反面典型例。很多贫困户通过新民风教育达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从而加快了安康脱贫攻坚的步伐。培育新社区工厂截至今年9月,安康市累计搬迁26.86万户94.1万人,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0.64万户33.84万人。这种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搬迁,使山区群众住进了选址安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的社区,摆脱了危险的居住环境。但也因此造成许多群众远离了赖以生存的田地,面临新的生活困难。为此,安康以脱贫攻坚为引领,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大力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新社区工厂,让群众“楼上居住、楼下上班”,走出了一条“兴办社区工厂、助推精准扶贫”的新路子。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年安康市劳动力转移就业60.4万人,创造劳务经济收入亿元。“支部+X+贫困户”开花结果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安康市决策者认识到:农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而如何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还得依靠基层党组织。目前,安康已形成家扶贫龙头企业,个现代农业园区,个专业农业合作社,户贫困户与个市场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这种以村(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以特色产业链及专业合作社建立的党组织为支撑,将党建精准指导与就业式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创新推行的“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已在各县区普遍开花结果。同样依靠红色引领发展壮大的,还有安康的“三变”改革。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基本原则,安康市在条件较好的地区,由支部牵头成立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推进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推进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推进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增收的渠道多起来。目前,“三变”改革的成效在安康广大农村逐渐显现,截至年底,全市已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78个,对接经营主体96个,分红.04万元,惠及贫困户户。目前,安康围绕全域脱贫摘帽目标,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精准脱贫退出标准,正全力推动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路、电、水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两房”建设与实际入住正在加快推进,个“四支队伍”和1.3万余人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金州大地处处体现着务实和责任,彰显着担当和力量,万安康人民正在告别绝对贫困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冲刺。

△安康市汉滨区晏坝镇产业园区

金华市农村水系激活综合整治

实施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水利局

项目概况:

金华市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有塘必清,有河必连,有水必活”的要求,将农村水系激活综合整治作为最能让老百姓“可看,可感,可体验”的民生工程加以大力推进,让广大农村死水塘、臭沟渠得以复活、变美。年,金华市以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为契机,决定在市本级开展农村河沟水系激活综合整治工作,让凝滞多年的农村河沟、水塘的水“流起来,活起来、清起来、美起来、连起来”。同年,金华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并在婺城、金东等5个县(市、区)进行试点,随后确定了12.67亿元的水系连通项目投资计划。金华市水利局主动作为,通过农村水系激活综合整治,打通水脉,挖掘文脉,带动经脉,着力打造一批人水和谐、清水环绕、小桥流水、景色优美的水韵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美丽经济发展,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年以前,由于农村沟渠、水塘长期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疏浚整治,失去引排功能,变成了死水塘、臭水沟,臭气弥漫、蚊蝇纷飞,与美丽乡村建设格格不入,成为农村居民的梦魇。自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以来,金华市水利局大力实施农村水系激活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新开河渠、挖除淤泥堵塞、埋设管道等工程措施打通农村水系,逐步调活水体,增加水环境容量,营造自然水域特色,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促使水网畅通形成良性循环。在项目谋划实施过程中,把工程规划建设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邀请项目所在村参与设计研讨会及现场踏勘,推行村民代表常驻现场制度,发挥当地村民参与监督作用,强化工程质量安全保障,结合塘长制落实建设管护责任,定期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项目建得好、管得好。通过水系激活连通,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富民绿色产业发展,给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如金东区支家村实施水系激活综合整治工程后,营造了“花林衬水墨,七星绕村郭”的“七星连珠”水系景观,年接待游客数达8万人,实现经济效益万元,户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金华开发区上境村年完成农村水系激活整治工程,整治、清淤池塘5口,疏通整治渠道4条,新建抽水泵站及蓄水池1座,并对水域周边进行绿化美化整治,同时通过挖掘古村历史,发挥古建筑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年当年旅游收入就达到了30万元,年上半年村旅游收入达40多万元,同时带动村内和周边村农家乐及民宿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截至目前,金华市共投资近6亿元,完成农村沟渠治理60公里、池塘整治座,覆盖个行政村,实现水系互通互联,水域基本功能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涌现一批生态宜居人文特色新农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极大提升,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农村水系激活综合整治项目后的锁园村一角。

武强县精准发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实施单位:河北省武强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武强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紧紧围绕如何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增强脱贫致富动力、夯实脱贫致富基础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攻坚破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益,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决心领导干部带头帮。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包户、驻村工作队帮扶等制度基础上,创新开展了“四个一”帮扶,“回头看、拉家常、聊政策、倡美德、过暖冬”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定期到贫困户家中帮助干农活、打扫卫生、解读政策等,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进了各项任务全面落实。普通党员主动帮。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了“党员心系群众”活动,先后为全县个村、多户党员家庭悬挂了“共产党员户”标识牌,引导党员与贫困群众建立起经常性帮扶联系。仅年以来,就先后有多名农村党员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春耕春灌、抢收抢种、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多件次。社会力量广泛帮。动员全县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人脉等方面的优势,创新开展了“微孝暖夕”“百企帮百村”等社会化扶贫活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了缺技术、就业难等生产生活难题余件,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动力把加强宣传引导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讲”“送”“比”三种途径,整合各种资源,加强正面灌输,引导贫困群众从内心深处增强脱贫致富的动力。多种形式讲政策。武强县建成全省首家挂牌运营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开办“扶贫政策解读”专栏、创作扶贫H5动画公益广告、农村“大喇叭”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扶贫思想。同时,创新开展了“十个讲清楚”行动,县乡村三级干部全部深入农村一线,为广大群众讲产业扶贫项目的增收渠道、讲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讲扶贫政策的实惠好处等,努力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丰富载体送活动。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送戏下乡”“文艺演出进百村”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政策下乡入村。特别是把扶贫政策融入快板书、歌曲、小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推动上级精神本地化、官方语言百姓化,真正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近年来,先后组织各类宣传活动余场,覆盖群众3万多人次。比学赶超增动力。通过组织贫困户外出学习参观、县内互相交流、培树典型人物、开展“最美脱贫户”“最美庭院”评选等,引导广大贫困户比业绩、激斗志,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由“被动扶持”向“主动致富”转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通过打工就业或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半劳动力贫困户,通过公益岗位就业、扶贫车间务工等方式,提高了自我“造血”能力;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主动配合做好光伏扶贫、资金入股等,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提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坚持把发展扶贫产业和促进就业作为主攻方向,探索构建了“2+N”增收模式,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各类市场主体以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与贫困户形成了紧密利益联结关系,有效增强了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最大限度激发了贫困户潜能,为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保障。“2”,即光伏收益、龙头企业带动“两个全覆盖”。“N”,即制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企业打工等11种增收渠道。通过为每个贫困户量体裁衣制定菜单式增收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实现户户多元化增收。特别是依托现代农业、文化产业两大比较优势,探索创新了以蒙牛公司为核心的股金、租金、薪金、产业“四重收益”利益联结模式,以武强年画博物馆、河北金音乐器集团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游+扶贫”“音乐教育体验游+扶贫”“年画文化游+扶贫”利益联结模式,让每名贫困户都能在产业链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通过11种增收渠道,共带动户贫困户年均增收元以上。

△武强县牧兴肉鸭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支部党员在鸭棚内对贫困养鸭户进行技术指导。

“公益惠民e网情‘生’”互联网+民生工程

实施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委网信办

项目概况:

镇江市委网信办发挥网络社会组织优势和作用,运用“互联+民生”思维,推动网络公益事业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困难家庭,进社会福利机构,引导网络公益组织常年开展助老助残、扶助贫困学子、关爱失独家庭、造血干细胞捐献等系列民生公益活动,每年达百余场,吸引10多万网民参加,定点服务近20万人次。目前,“公益惠民e网情‘生’”互联网+民生工程已经成为镇江传播网络“好声音”,弘扬网上“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服务中心大局、推动民生发展的积极力量。精心打造民生品牌项目镇江市委网信办在全国率先成立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并成为中国网路社会组织联合会唯一的地市级理事单位。通过联合会积极引领属地50家网络公益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团结凝聚网民在参与民生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施重点民生活动项目化管理,找准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7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