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焦点图

10月26日,在贺巴高速公路荔浦市修仁段,施工方正在加紧施工。目前该段征地拆迁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完成土地测量亩,拨付征地补偿款万元,开工建设用地亩。周俊远钟国文摄(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10月28日,在中铁四局南崇铁路铺轨分部渠黎基地,32台固定式群吊同时作业,将一根根长钢轨有序卸入存放区,历经5个多小时,顺利完成12.5公里的长钢轨卸车任务,保证了该项目的用轨需求。唐娜文黄佩强摄(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10月28日,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建新村,村民在晾晒竹条。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引进企业进村发展竹筷、竹编等竹制品加工,并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增收与顾家两不误。潘志祥吴生斌摄(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10月29日上午,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在南宁市民中心拍卖大厅举行今年第99、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挂牌出让截牌仪式。当天截止挂牌报价的两块地,面积都在百亩以上。其中南建路西侧近亩南宁化工集团旧改项目用地,以起始价被华润置地拿下,将建成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居住区。位于二塘片区南侧的另一块商住、科研用地,则被柳钢集团以底价摘得。图为号地块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10月29日上午,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在南宁市民中心拍卖大厅举行今年第99、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挂牌出让截牌仪式。当天截止挂牌报价的两块地,面积都在百亩以上。其中南建路西侧近亩南宁化工集团旧改项目用地,以起始价被华润置地拿下,将建成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居住区。位于二塘片区南侧的另一块商住、科研用地,则被柳钢集团以底价摘得。图为号地块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近段时间,南宁壮锦大道冠城世家的业主王女士很苦恼,入住新房后总闻到腥臭味。经过一番寻找,她发现臭味竟然来自新家的入户门。据了解,该小区还有数十户业主遭遇了相同的问题。房门的生产厂家负责人吕先生表示,根据相关规定,房门要加入防火材料,他们厂填充的材料为珍珠岩,该材质由山上开采的矿石磨成粉制成,在受潮或湿度较高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异味。他们已将所使用的材料交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产生的异味不会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目前,他们还在逐户走访并核实情况,待走访完成后会拿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图为业主们反映产生臭味的房门。记者蒋文跃摄(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少年不慎落水,忻城县城关镇古尧村古尧屯59岁的村民樊金荣跳下河中救起落水少年。让人难过的是,由于水流湍急,加上体力不支,他没能回到岸上。事发次日下午2时许,救援人员在水面上发现了樊金荣的遗体。10月26日,忻城县政法委发布了公告,让大家了解到樊金荣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夜话柳江》,作为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文化重点项目之一,经过几个月的舞台搭建和节目排练,如今筹备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记者了解到,《夜话柳江》的首场演出将于11月5日举行,人们将在现场感受柳州山水带来的震撼魅力。10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夜话柳江》晚会的舞台施工现场,金沙角江面上的“花好月圆水舞台”已经基本成形,主演区的舞台精装以及灯光、音响、视频、特效、舞台机械等演艺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在这个长80米、宽60米左右的“水舞台”上,中心部分是一个直径约40米的圆形可升降区域,向上可以抬升1.2米,向下可以降低1.4米,舞台随之隐没在柳江水面之下。据了解,这将是国内直径最大的升降舞台,也是国内首个水下大型LED升降舞台。图为“百里柳江”水上实景演出舞台整体轮廓初现。受访单位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夜话柳江》,作为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文化重点项目之一,经过几个月的舞台搭建和节目排练,如今筹备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记者了解到,《夜话柳江》的首场演出将于11月5日举行,人们将在现场感受柳州山水带来的震撼魅力。10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夜话柳江》晚会的舞台施工现场,金沙角江面上的“花好月圆水舞台”已经基本成形,主演区的舞台精装以及灯光、音响、视频、特效、舞台机械等演艺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在这个长80米、宽60米左右的“水舞台”上,中心部分是一个直径约40米的圆形可升降区域,向上可以抬升1.2米,向下可以降低1.4米,舞台随之隐没在柳江水面之下。据了解,这将是国内直径最大的升降舞台,也是国内首个水下大型LED升降舞台。图为10月29日晚,航拍看到金沙角江面上的“花好月圆”水上舞台已成型。实习记者何俊涛摄(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许多孩子喜欢在节假日逛博物馆,如果未来足不出校就能“浏览”博物馆的展品,你期待吗?日前,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如何让博物馆“进”校园提速,提出了许多办法。在南宁,博物馆进校园已不是新鲜事。广西自然博物馆常与广西各中小学合作,在校内开展自然科普类教育活动。图为广西自然博物馆进校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恐龙专题讲座最受孩子们欢迎。受访博物馆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许多孩子喜欢在节假日逛博物馆,如果未来足不出校就能“浏览”博物馆的展品,你期待吗?日前,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如何让博物馆“进”校园提速,提出了许多办法。在南宁,博物馆进校园已不是新鲜事。广西自然博物馆常与广西各中小学合作,在校内开展自然科普类教育活动。图为在广西博物馆“瓯骆学堂”上,学生们正在做手工。受访博物馆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每日焦点图由广西新闻网综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59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